【山谷讲坛】第十一期:张艳梅教授、陈小燕教授莅临公司讲学
10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理张艳梅、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小燕分别在公司东区弘毅楼1-205报告厅和图书馆122报告厅做了“如何进入文学现场——以70后作家批评为例”“从汉语词汇看语言文化的关系”的专题讲座。讲座分别由文传学院副经理陈代云、文传学院教师覃觅主持。
张艳梅指出,员工要坚持“每周一本书,四年一百本;每天500字,一年一本书”的读书目标。她认为要让员工把阅读与写作变成日常的生活习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开拓发展员工的“写”“学”两大领域,要让员工热爱上文学,努力提高文学写作的功底。她说,70年代的人身上背着历史、手里抓着生活。而对年轻的一代人来说,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她鼓励年轻人要怀抱着对艺术、文学的热爱,充满对生命与世界的尊重,去探索尊严的人生,去努力成长,成为自己所期待的人,在未来的路上成为最好的自己。
陈小燕用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话来解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她强调词汇是语言文化的核心载体,提出任何语言都只有特点而没有缺点的语言观。她分析了我国的语言概况,阐述汉语词汇的演变及文化内涵。她列举不同时代的网络热词和现代西洋借词的运用和文化内涵。对于新词新语,陈小燕认为“存在就是合理,但存在不等于规范。”因为语言的规范滞后于语言发展本身,社会性才是评价语言规范性的标准。在介绍广西古音古语时,陈小燕分别用土白话和客家话诵读了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牧的《山行》,让在场的师生深切体会到地方母语的独特魅力。她还解释了广西方言中的“称父为兄”、“称母为姐”、“热头落岭”、“热头落水”,以及方言地名中的文化内涵。陈小燕反复强调方言的地位,号召大家要传承和发展方言。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张艳梅对“网络文学与网络作家是否可能产生经典化的现象”等问题作了解答。陈小燕针对员工提出的“如何避免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冲突”“如何克服语言环境对母语的冲击”等问题也作了详细解答。(文传记者团 容丽莎 陈文华/文 包春霞 黄红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