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必威官网  > 正文

【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韦克友:难忘中文楼那间小屋

编者按:2021年11月27日,必威官网将迎来办学70周年华诞。七十年扎根老区写春秋,七十年初心不改育新人。从最初的宜山师范,到河池师专,再到必威官网,一路走来,拓荒与创业同在,光荣与梦想同行,我们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在时代发展中贡献了“河院”力量。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在学校官网特开辟“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专题,邀请广大员工,离退休、在职教职工投稿,或写彼时母校求学事,或忆师友同窗情,或谈学校办学成就,为必威官网70年峥嵘岁月献礼。

今天,我们推出2001届中文系员工、作家韦克友的文章《难忘中文楼那间小屋》,共同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作者韦克友

我第一次走进那间小屋,是在1997年9月底的一个午后;那个午后,风也清来天也蓝,鸽哨阵阵,河池师专校园已经到处焕然一新,张贴标语,挂上灯笼和国旗,在庆祝我们伟大的国庆节。而在中文系教室,我整理好刚发到手的课本,打算认真地看一看那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它让我爱不释手。读着读着,我觉得耳目一新了,彷如醍醐灌顶一般。也正在这时,坐在我后桌的韦琼同学,拍一拍我的椅子。她说有位师兄找你,他在校报编辑部。

我愣了愣神。继而她就引着我下了一楼,向东走五十米又一拐,终于走进了那间小屋。我的师兄周俊站了起来,走到我的身边,以一种清亮略沙哑的声音问我说:你是韦克友么?我认真地回答我就是韦克友。说话之间,师兄已经把一个旧的军用书包送到我的手上。周俊说送给你吧。他说何老师让你在解决一切问题的同时,读一读书。我知道他嘴里的何老师是何述强老师,而何老师所说的读书,是跑图书馆借书来读,以便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不是单纯死死地读那几本课本。

那时,因为我写字漂亮,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文章,理所当然的,我也坐到周俊师兄的位子,何述强老师让我接替他的工作,成为《河池师专报》的一名编辑。这时我环顾那间小屋,那间小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潮湿无比;有股青苔味儿让人感觉凉丝丝的;也有瓷砖贴到一米多高的窗户下边,更是让人感觉凉爽;一些“刮腻子”因为年久剥开,斑驳陆离,欲落未落的,彷如翻久而蜷曲的书页;外边关不好的水龙头有水声咝咝的响着;树上有树叶剥落下来拍着旧三合土地板的声音。一切都反衬出那里很安静很适合于读书。

何老师送我几本稿笺,我塞它们进书包。

何老师还送我几本精致无比的索书条呢。

从此,我走着小屋、图书馆和宿舍的三角形。说得确切一些是,我很少走教室、宿舍和食堂的三角形。因为课是必须听老师讲的,宿舍是必须睡的,食堂是必须去吃饭的。那时候我彷如一块坚硬的铁块,小屋和图书馆无疑的就是两块吸引力很强的磁石了。它们一丝不苟地吸引着它们自己,自然也吸引着我。当然,有时在小屋,在潮湿的境地里看书饿了,我可以从旧书包里掏出面包和果汁来,大口地消灭它们;有时候看书累了,我可以冲一杯热热又酽酽的浓茶,慢慢地品着,竟然咀嚼到干燥的茶梗儿,从而满口生香;更有时候,人累的撑不起精神,我可以以手支着下巴,眼睛模糊了再模糊,想着某本书的生动情节,因为做梦儿而跑到书的内容里面去了;醒来或许就有一个散文题目了!……

为了指导我们有效地读书,保证思想方向正确,保证有所收获有所得,小屋里常常光顾一位老师,即何述强先生。他是《河池师专报》副主编、《南楼丹霞》总策划。他坐的桌子玻璃下压着他的书法,“慎独”、“开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什么的:自由、洒脱、飘逸、韵致、飞升。我们不编报纸的时候,他也带一沓《河池师专学报》的校样到来,让我们帮忙校阅一些稿件,体会文学工作者劳动的艰辛。我们又读又改,又改又读,争取消灭病句和错别字。夜很深了,何老师就会拍拍浑身上下,好像要赶走疲惫似的,把改好的校样放进抽屉。我知道那里有一抽屉能开启写作灵感的好书。——我们就去宜州城北吃夜宵。一路上那些中国名著或外国名著,特别是《庄子》《老子》的论点,他说得很是形象、很能深入人心,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跟何述强老师相处,我们可以融洽的不分你我;有时候,我们也冒着濛濛的冬天细雨,散步去龙江二桥。我们默默的走着,来到南蛇山脚下。何老师突然拍我的肩膀,他说友友你看那边的崖壁。我看了看说那边崖壁怎么啦?何老师反问我,你觉得像什么呢?我依次说出了奔马、骆驼、长颈鹿、牯牛、瘦猪,何老师都给一一的否定了。最后我问何老师那崖壁究竟像什么?何老师说像金猴奔水。同行的师兄谭云珑、韦孟益,都放声大笑了起来。因为大家相处融洽、快乐异常。我们哈着热气,觉得那冷兮兮的冬天之夜也暖和起来。何老师就是这样,经常启发我们观察新事物,从而找到写作的灵感呢。

何老师平时还以长者的身份,关心我们的饮食起居、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也问我们都读了什么书,是否谈了恋爱,有了女朋友。然后开导我们怎样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那天,我在电烤箱前烤火,何老师在外出差回来,知道我在大热天里烤火。他问我克友你怎么啦?我说我很冷。何老师看了看我的气色,知道大热天烤火一定生病了,他看出了不妙的问题,他以急切的口吻对我的朋友韦佳说,你马上送他去医院,我马上就来。没到半个小时,我住进了宜州市人民医院,而何老师却为我先垫上了住院的押金。

那晚淅淅沥沥的冬雨似乎下在了今天晚上。

这时墙角的那只蜘蛛,在吐丝织着潮湿的网罗。

它跑上跑下,跑左跑右,织得那么认真。

我坐在周师兄的座位上彷如一块灵性的石头。

终于,那间潮湿的小屋,走来了一位女同学,她绾着一束短发在脑后,额前是整齐的刘海。女同学很矮、但走路很高昂,那是因为她穿着白色的高跟凉鞋。在那时的河池师专,也可以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如果有人穿着白色的高跟凉鞋,你会很容易地看见那双鞋,很容易地想出她的相貌。找遍整个校园都没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孩儿。因此,我记住了她。我知道她是韦红。使我更为惊诧的是,她能写那样的一篇散文《这个冬季我不冷》!在通篇的文章里,即使一个标点也浸润着她浓浓的情怀。这篇散文我一字不漏地发表在我编辑的《南楼丹霞》的一个版面上。因为那时我暗恋过她。也因为大家去郊游她曾经搭乘过我的自行车,幸好她是不敢抱我的腰的,我想她如果一搂,我因为惊慌而骑乱了自行车线路,我就会冲下路基冲下龙江河。我们都得完蛋!现在我面对电脑屏幕,写这篇回忆性散文,睁眼闭眼都看见一个女孩子,站在高她许多的讲台,滔滔不绝授课员工以知识;而现在秋季过半,冬风乍起,吹冷树木,我望着家乡的东山,那里古树遒劲,藤葛攀爬,草类葱茏,因为久看,想到这辈子不能上讲台讲课,我的眼眶里满是羡慕嫉妒恨的泪花!

岁月呵岁月,永在流逝的岁月!

在那间潮湿的小屋,我仍然像一块灵性的石头,坐在那间小屋的一角里。说的确切一些是,我仍然面南朝北,坐在我的座位之上。我坐过了冬坐过了夏,也坐过了春季和秋天。我一直在那里坐了四年时间。我和莫微微的真诚友谊,是在那间潮湿的小屋里,以俩兄妹般的感情,建立起来的。记得她最初让我看的一篇散文是《燃烧的青春》,那时我看出她的手很生动,但自始至终,我都不敢摸一摸她灰藕一样的手腕;我看出了她在那篇文章里倾注了真挚的感情,否则她是不轻易让我看的。她文章抄写不好,字儿东倒西歪,但我看出字字珠肌,沁润了她全部的心血。看完那篇文章,我的心头儿怦怦乱跳,久久不能平静。继而,我从书包里拿出稿笺,以最快的速度,把那篇散文抄完。折贴并装进——那时流行于河池师专校园的——一种信封里。我拿给莫微微看。她接了过去,脸色由黯红变得彤红起来,她说:

师兄,我的作文能行么?

我闷闷地扔过去几个字说:当然能行!

莫微微受到鼓励,她问我:能发表在《河池日报》么。

我又支持她一句:要相信自己!

她的脸上好像泪光闪闪的,其实,是白天反衬的灯光。

莫微微说能获得优秀奖么?

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我说先往最好的方面想!

莫微微好像明白了什么,她说:我明白了。

我说:你究竟明白了什么呢?

莫微微说道:重在参与是不是?

我响亮的说了一声好。就看着莫微微走出校报编辑部。我冲上前说,让我去寄吧。莫微微似乎仍然泪光闪闪的,她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我有一辆自行车。当然,接下来的事儿是,那篇散文发表在了《河池日报》,并且获得某个征文活动比赛优秀奖。不过我高兴归高兴,却吃不上一个莫微微买给我吃的宜州粽子,或者一碗甜滋滋的汤圆。说好了文章如果能发表,她必须买给我吃一个粽子或一碗汤圆的。但是呐,毕业离校也说到就到了,我因为不通电脑,工作不安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了许多的困顿来!走得坎坎坷坷!但想起了我写她的那篇散文《苦难是什么》,我写她的苦难,其实也是我的苦难。我把那苦难历程拿来用在自己的身上了。一生之中,开头、终点或享乐可以省略。我喜欢一切如浊酒醇厚的苦难历程。我跌倒了爬起,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走去……

蓦然回首,苦难的过程千般万般好。

而那段兄妹般的情谊,我就收下了。

我知道,那是一段很值钱的情谊的。

后来我还送了莫微微一本《红楼梦》,一块我们郊游在龙江河上游,捡到的“猪腰”石头。洋洋洒洒一百万言的《红楼梦》,栩栩如生的一块猪腰,都出自我的深厚感情,都在那间潮湿的小屋里完成赠送。可她都读了么也研究了么?!记得那晚送书,莫微微接过我的书,她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她说师兄可是我没什么送你呢。我说我需要你的感情。她说可我不能给你情感。听到这儿,我彷如被谁敲额头了一木棍儿,险些跌倒。我站稳自己我说为什么?她说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不可能一个住宜州、一个住金城江!我无言以对。只能看着穿白球鞋的她,急匆匆走出了那间无比潮湿的小屋,渐去渐远!……

毕业以后,我还是经常去河池师专,到那间潮湿的小屋里坐一坐,打算拾掇一些关于感情的过往碎片,作几篇小文以当纪念。那时,我常常遇见何述强老师,他也邀我吃快餐,开导我看淡过往的岁月,脚踏实地的走,重新寻找自己的友情、亲情甚至爱情,亦如他的诗句,“一切回到自己”。如今,中文楼的那间小屋早已作古,何老师也已调去南宁工作多年,在越来越阔大的校园里,我很难再见到他看似孤独其实并不孤单的身影。

直至今日,关于河池师专的很多人情世故虽已不再,但在梦里,我总能凭着我的感觉,走进河池师专中文楼那间潮湿的小屋……



作者简介:韦克友,瑶族,1977年生,广西宜州人,河池师专(现必威官网)中文系2001届毕业。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民族文学》《小说月刊》《广西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首)。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各种文集。现居宜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