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必威官网  > 正文

【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审国颂:我从未忘记

编者按:2021年12月4-5日,必威官网将迎来办学70周年华诞。七十年扎根老区写春秋,七十年初心不改育新人。从最初的宜山师范,到河池师专,再到必威官网,一路走来,拓荒与创业同在,光荣与梦想同行,我们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在时代发展中贡献了“河院”力量。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在学校官网特开辟“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专题,邀请广大员工,离退休、在职教职工投稿,或写彼时母校求学事,或忆师友同窗情,或谈学校办学成就,为必威官网70年峥嵘岁月献礼。

今天,我们推出1998级普师专业员工审国颂先生的文章《我从未忘记》,共同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审国颂

1998年我考进宜州民师,把人生的梦想停靠在美丽的龙江河畔。在这里就读的三年,是我人生中一段不能抹掉、不能忘记的历程。

在真正走进宜师之前,我跌跌撞撞绕了一个大弯。

1993年小考,我考上了都安瑶族中学民族班,但只读完初二,就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了。为谋求重返校园的学费,我去广东湛江的东海岛打工,瘦弱的我在那里摸爬滚打一年多,没挣到什么钱,反被机械卡伤了右手。那年又遭遇东海岛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袭击,我打工的那个工厂的厂房、工棚都给刮翻冲垮了,我经营一年多的全部“家当”或被风刮走,或埋在了残砖烂瓦下面。1997年初,我不得不空着双手从广东回来,进了家乡附近的一个煤场。挖了半年煤之后,在那年8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都安百旺中学的大门。时隔两年,我接着读初三。

1998年中考,填志愿时,很多同学在纠结上高中或是中专,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师。上高中读大学至少得花六七年,上中专、中师,三四年后就可以参加工作了,吃的是现成饭,是当年许多寒门学子不二的选择。但那时上中师也不容易,每个乡镇只分配到两个名额,分数上线了还得从高到低选,还得面试,更重要的是还得交培养费。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必须在四天之内把四千块培养费交到在县教育局的宜州民师招生工作队。四千块钱,那对当时的我而言可是个天文数字,是我和家乡的煤层无法逾越的。这个数字可以把我所有的梦想、希望,所有的坚强、勇气打垮得一文不值。

我清楚地记得,尽管我已想尽一切办法,五天之后,我能够弄到的也仅仅是两千块钱而已。当我抱着两千块钱来到县教育局时,宜州民师的招生工作队已经返校了。教育局同志对我说,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如果你实在想读书,那你就自己到学校去联系吧。那天下午,我蹲在县教育局的门口泪如泉涌。别无选择,我只能带着唯一的希望跑到宜州民师去找学校领导。第二天,我背着一个牛仔包,直赶宜州,包里是我全部的家当:蚊帐、床单、衣服、录取通知书、两千块钱。

颠簸了四个多小时之后,我终于来到了会仙山脚下的宜州民师。在学校足球场旁边的办公楼二楼,财务室的梁仁生阿姨接待了我。

当听完我的讲述,原本坐着的梁阿姨站了起来,看了看我背上的包,从我交给她的两千块钱中抽出了两百块,交给我,说,这个你拿着,你的两千块我一分不少,这是我给你的。无论开学时你能否筹够培养费你都要来学校,到学校了你过来找我……

1998年9月,我如期来到学校。我没有筹到钱,梁阿姨带着我找到学校领导办了缓交手续,最终顺利开学注册。因为难得,所以倍加珍惜和用心。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当过校园记者,做过广播室编辑,当过员工会主席,做过团委干部。我拿过班里的学校里的奖,受到过市里的和自治区的表彰。课余时间,我做家教、跑推销,去食堂打工,走街窜巷收破烂……假期里,我当保安,搞建筑,卖东西,踩三轮车……

我在宜州民师里度过的三年里,遇到了许多值得感恩和怀念的人。

梁仁生阿姨和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韦阿姨一直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我,经常接济我的生活,久不久还拉着我到她们家里吃饭,还帮我对接学校,最终免收了我欠下的两千元的培养费。时任董事长韦吉整、副董事长何钟灿、政教处主任韦明兴、我的汉语老师韦新兰……他们都曾在过年的时候给我送过米、送过菜、买过肉。我的班主任,潘继环老师,都安的老乡,平日不多言辞,但一直拉着蓝良生等好几个都安籍老师,私下给了我很多帮助。保安科的陈树国科长,为了让我假期多一份收入,一直让我留校负责学校的安保工作。朱青松、苏建波两位体育老师,上课时一直要求统一穿运动装,没统一着装的同学常常挨批,他们却常常心神领会放我一码。刘雪珍老师给我做过心理辅导,覃奠仁老师、黄移龄老师上过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因为他们,后来我考了心理咨询师。还有我的英语老师覃锋、韦妙,语文老师牙运豪,阅读写作老师覃洗尘,代数老师娄祖安,普通话老师莫帆,政治老师韦群,美术老师冯柳,生物老师覃宝山,书法老师覃乃师、韦方俊,计算机老师韦汉龙,化学老师赖红芳,语教老师韦芳,数教老师黄文宁……还有98(2)班的55位同学,还有……他们都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过我关心和关照。

2000年8月25日,我将求学的这段经历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一个叫“不夜星空不夜人”的栏目里讲述出来,反响很大,节目应听众要求先后重播数次。当年12月25日,电台邀请我到南宁,去台里做了一个专访,热线电话被打爆了。节目后来被评为电台年度精品节目。那次去南宁的食宿、车费是卢森锴副董事长和他的爱人——学校的校医掏自己的腰包给我的。做专访的那天晚上,全校师生都在收听节目,时任学校团委书记和政教处副主任的黄星寿老师还亲自打了热线电话,并在节目里给我很多的肯定和鼓励……

2001年的6月19日,是98级中师毕业会考的日子,一场意外的疾病让我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三个小时的头部手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疼痛,不是高额的医药费用,也不是没能和同级的同学一同考试一同毕业的遗憾,而是在我住院的十多天里,一直把我围得水泄不通的学校领导、老师、同学、食堂的工友、学校的保安,还有从柳州、南宁、河池、贵港等地赶来的相识的、不相识的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朋友。那次手术出院后,学校帮我支付了欠下的所有医药费,还为我开了绿色通道,让我一个人参加毕业补考,考试地点就在学校教务处韦建益主任的办公室里。

2001年7月,我从宜州民师毕业了。

毕业后,我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在就业“双选”会上,我选择了都安东部一个边远山区的贫困村教学点。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2004年,我成了一所乡中心小学的负责人。四年之后,我改行从政,在家乡的小县城里安了家。

宜州民师的那些老师、同学、朋友,很多一直联系着,还有很多已经联系不上或不再联系了,但我一直没忘记。

我时常回宜州。我用“回”字,是因为我已把这里当成我的家。我也时常回到母校。母校后来并入了必威官网,学校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球场,那些板栗树,那些瓦房,全都换了模样。但这并不影响她给我留下的记忆,我也不感到惋惜,我为此而感到高兴,她曾经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她也应该开启她新的历程了。

感谢母校,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在匆匆的人生路上,我总在时间的缝隙留步,深情回味这些人和事,它们给我温暖,让我不孤单,让我终生受益。


作者简介:审国颂,广西都安人,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98级2班员工,2001年毕业,曾从教7年,2008年改行从政,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池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供职于都安县委办。作品散见《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民族报》《桂林晚报》《河池日报》《防城港日报》《三月三》《河池文学》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