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石伯祥:亦师亦友兄弟情
编者按:2021年12月4-5日,必威官网将迎来办学70周年华诞。七十年扎根老区写春秋,七十年初心不改育新人。从最初的宜山师范,到河池师专,再到必威官网,一路走来,拓荒与创业同在,光荣与梦想同行,我们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在时代发展中贡献了“河院”力量。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在学校官网特开辟“迎70周年校庆•员工记忆”专题,邀请广大员工,离退休、在职教职工投稿,或写彼时母校求学事,或忆师友同窗情,或谈学校办学成就,为必威官网70年峥嵘岁月献礼。
今天,我们推出员工石伯祥先生的文章《亦师亦友兄弟情》,共同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石伯祥
一九七九年秋季学期,当了6年民办教师的我,通过高考终于跳出农门,提着简单的行囊,跨进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的大门。当时的宜师其实并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四通八达。东面一片旷野,南临蜿蜒龙江,西面与河池师专毗邻,北面倚靠会仙山。
据我所知,1965年河池地区成立之前,这所学校叫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河池地区成立之后更名为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1976年与宜山高中合并,仍称宜山师范,既招中师班又招两年制大专班。1978年成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在宜山高中旧址恢复宜山师范。我就属于恢复后的第一届,所以全级8个班由1班到8班,我在中师(3)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罗小萍,语文老师黄丕渊,教汉语基础知识的老师是张锐鹏,其他学科的老师跨多班上课接触少,加上中途又有调整更换,只记得他们姓什么了。由于我们这届招生重点对象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年龄也放宽到45岁,所以,同学年纪有大有小,像我们班最大的已45岁,最小的未满18岁。我们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经历了那十年的动荡岁月,尤其是我,从启蒙到高中的1963年至1973年,正是不能上学的十年。因此,我们的知识储存十分贫乏。在老师们眼里,我们这帮人被时代耽误,既可怜又值得同情。因此对我们关爱有加,亦师亦友。
因为我们这些人当中多数是出生在困难时期,读书在特殊年代,因此,学科发展极不平衡,有的人语文成绩好一点,有的人数学成绩好一点,语文好的数学一窍不通,数学好的对语文又是一知半解。而我们读的是普通师范,各门功课都要学一点。于是,以我们班长为首的一部分同学,联络其他班的同学一起向学校强烈提出分文、理科学习的要求。由于我们的要求得不到学校的支持,结果差一点就罢课。黄丕渊老师虽不是学校领导,但他却找到我们几个因怕学数学而意见最强烈的同学,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最终,我们放弃了要求,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不过,我们提出增加古典文学分量,帮我们扩大知识的要求得到了黄老师和几位语文组老师的支持。他们辛苦了几个月,编辑了一本《古文学习手册》(上、下册),作为校本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至今,这本凝聚着宜山师范语文组老师们心血的书,仍然摆在我的书架上,见到这本书就像见到老师们辛勤工作的身影,让我思念,激励我上进。
或许是因为我对阅读写作比较钟爱的缘故,特别重视黄丕渊老师的语文课,并且同他越走越近,师生友情越来越深,以至于他偶与师专的周守智老师、杨汝福老师的云南同乡聚会,我都有幸参与。他们待我亦师亦友,并无架子。印象最深的是每当酒酣耳热之际,听他们吹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此工作的经历。黄老师有点夸张地说:“周老师是1957年就来到宜山工作,我和杨老师是1963年9月来到广西的。在南宁的时候,听说杨老师分配到河池师范,我分配到宜山高级中学,都是自治区重点学校,而且两所学校紧紧相邻,中间只隔一条龙江街。于是,在南宁我们就想象,两所学校庄严宏伟的大门遥相对望,中间是宽阔的龙江大街,柏油大马路,林荫道浓荫匝地,落叶随风起舞,人流熙来攘往。可是,当我们来到这里一看,才觉得在南宁的想象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所谓的龙江街,原来是一条不足三米宽的泥沙小巷而已。”说罢大家一阵开怀大笑,举杯再干。他们三人中以周老师年纪最大,他时时处处以长兄身份对杨老师、黄老师两位乡党关怀备至,而杨、黄两位老师也以小弟自居,尊周老师为兄长。在与三位老师的相处中,我时时受到感动,感动于他们不为条件艰苦而安身立命的豁达,感动于他们身在异乡三人情深如手足的这份友谊,感动于他们对我这个晚辈的关爱与谆谆教诲。我曾写过一篇散文《恩师来自彩云之南》,就是记录我与他们三位恩师交往的事情,脱稿之后第一时间传真给当时已调回昆明十一中的黄丕渊老师。他收到之后,正准备前往南宁探视病中的周守智老师,便带上这篇文章到南宁给周守智老师看。后来这篇散文参加“河池教育30年印象征文”获了奖,并发表在《河池日报》上。
1981年8月,我在宜师毕业,分配到石别中学任教。次年,黄老师开始联系办理调回昆明的事情,由于一时还定不下接收单位,无法安排子女入学读书。他便把女儿婷婷托付给我带到石别中学读书。可见黄老师对我的信任与我们之间的友情,直到一年多之后他的工作单位定下来,才把婷婷接回昆明。
黄老师十分关心我的工作状况和进步,并时时给予指导。我刚到石别中学工作不久,他就骑着一辆自行车,骑行30公里到学校看我。师生小聚小酌,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我到广东工作,2004年春节前,他从昆明来到肇庆广宁,那时他已经退休,便在广宁同我共度了一个春节。那时我已在县教育局工作,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曾同我驾一部摩托车从县城出发,到60公里外我曾工作过的赤坑中学走访。见到我的旧同事、老领导,他总是向他们了解我的工作情况,听他们对我的评价。我还笑他就差没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民主评议票了。
2008年8月,我前往昆明探视已年过古稀的黄丕渊老师。师生久别重逢,格外亲切高兴,我们一起在滇池泛舟,登西山揽胜,灯下小酌,阳台谈心……在昆明的几天里,我还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我把27年前师范毕业时黄老师给我的毕业赠言带了来,请老师于27年之后,再次为我题写赠言。几分酒意之后,黄老师欣然提笔,在他27年前写下的赠言卡片背后又写下了新的赠言。前后赠言,意义不同。27年前他写下的是“如果让言行违背了自己的意志和情感,那么,他(她)怎么配是一个人?”“在生活里头,坏蛋可以冒充好人,胆小鬼可以扮成英雄,吝啬鬼可以装作慷慨的大户,恶魔也可以变为慈善家,但有一样不能替代,这就是修养。”“是玉无惧碎,作瓦何必全。”27年后,他给我的赠言是“在其位者,不一定能谋其政;不在其位者,不一定不能谋其政。有其名者,不一定有其实,没有其名者,不一定没有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对党,对国家,对民众所做的工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知道,老师对我的期望,对我的勉励,一切的一切,尽在这27年前后的鼓励与鞭策之中。
岁月悠悠,思念悠悠。在必威官网办学70周年到来之际,我非常荣幸地被学院聘为广东员工会荣誉会长,接过聘书的那一刻,思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多么怀念会仙山下的苦读时光,多么怀念培育我成长的母校,多么怀念输我以文化,励我以远志,爱我以真情的各位恩师。
作者简介:石伯祥,广西宜州人。广东岭南诗社会员,肇庆市作家协会理事,肇庆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广宁县文学协会首任会长。曾任广宁县赤坑中学副董事长、广宁县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曾获肇庆市引进优秀人才、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报告文学《军装不褪色》获“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文比赛金奖;歌曲《竹海美》(作词)获全国群众音乐创作金奖;歌曲《竹乡飞出金凤凰》、小品《私人秘书》分别获广东省群众文艺创作二等奖;有作品入选《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优秀作品集》《爱在人间有春天》《肇庆工匠颂》等。参与编著《广宁竹海大观》《人文广宁》等。有文集《早安新千年的太阳》《且行且吟三百首》。